张大煜讲座中文版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回忆评说 >> 正文
怀念张大煜所长
发布时间:2017-08-28       发布者:2017-08-28       浏览次数:

热爱科学事业——为化物所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

张大煜所长是早年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化学博士,在旧中国就有科学救国的思想,解放后,担任从日本人手中接收过来的工业化学研究所所长,当时,日本人已被陆续遣送回国,因此所的规模很小,基础薄弱,科技人员稀少(1952年我来所时也只有100人左右)。他怀着对发展祖国科学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,下定决心改造、充实、建设、发展研究所。

他深深懂得,科学研究工作要靠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来承担,人才是第一位的,他四处奔走,在全国广招人才。上个世纪50年代初,一批从国外回来的爱国学者,还有清华、浙大、南大等高等学府的学者老师们及其他应聘者,有郭和夫、彭少逸、张存浩、楼南泉、卢佩章、何学伦、章元琦、郭燮贤、朱葆琳等众多人才,相继来到大连,成为后来化物所发展的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骨干。

上个世纪50年代末,60年代初,张大煜所长从实际出发,提出了将我所改名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意见。1961年中科院正式批准。党委书记白介夫采纳张大煜所长的意见,在充分的学术讨论的基础上,于1962年召开了青岛会议。此次会议中,组织了部分科技骨干讨论了我所的发展方向问题,根据多年来科研工作的积累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瞻,讨论结果形成了催化、化工、色谱、化学激光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四大学科领域。既有长远的科研方向,又有结合实际的应用研究工作。明确了方向,稳定了队伍,为化物所的发展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——建设一支能打硬仗的科技队伍

张大煜所长非常重视科技干部的培养工作。他主张应用研究要有两支队伍,一支是研究人员,一支是实验技术人员。

上个世纪50年代初,张所长除了广招一批专家学者、科技骨干外,同时还招收了一批高初中毕业生做实验人员,另外国家也陆续分配来所一批大学生,研究所初具规模,队伍逐渐配套,但水平很低,对科学知识和科研工作了解甚少。

为了提高这批人的文化水平,所里开办了业大,设置了不同程度的补习班、大专班。同志们边学习边工作,既提高了文化水平,又掌握了科学试验技术,这一大批同志经过培养训练,成了化物所科技实验队伍的骨干力量,在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60年代初,创办大连化学物理学院,从社会招收学员,结合化物所的需求进行培训,不断壮大补充我所的科技实验队伍。

对科研人员主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。张所长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,即每个科研人员要掌握一门外语,每年要写一篇科研报告,读一本专业书。结合科研工作需要,还举办了如何利用图书馆、如何编写研究报告、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整理、如何进行误差分析等讲座,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对科研工作的认识。

张所长很重视科研人员的“三严”作风的培养。他经常教育科研人员对待工作要有严肃的态度、严密的思维、严格的要求。

根据科研工作的规律和特点,他强调,研究所要有安静整洁的环境,科研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,要静下心来搞科研。当时的社会群众运动很多,他在大会上强调说“外边敲大锣,我们在所内敲小锣”,不能跟着打轰隆,要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安静整洁,能安心工作思考工作的环境。

在科研队伍中,他强调要求用 “宝塔型”原则选拔人才,要有带头人。并主动充当伯乐,积极选拔推荐人才,经党委研究决定,在科研人员中选拔了十名尖子人才进行重点培养,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成了现在的科学院院士。

在张所长的领导下,化物所的科研队伍,科技实验队伍共同提高壮大,两支队伍紧密结合,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,能打硬仗的科技队伍,促进了化物所不断出成果,出人才的可喜局面。

作者简介:女, 1927年10月出生,1952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,高级工程师。现已退休。


友情链接: 中国科学院 | 所网站 |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,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

Copyright ©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